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将围绕家长们关注的常见问题,为广大宝爸宝妈们倾情推出儿童疾病及生长发育相关科普知识连载“家有儿科医生系列篇”,助力千万家庭育儿道路上不迷路,让宝爸宝妈们科学、轻松、开心地养娃。
亲爱的宝妈们,你们好!我是祝巍医生,一名守护宝宝健康的白衣卫士。我在出门诊的时候,经常遇到宝妈们带着很多育儿方面的问题来问我,我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因为新手宝爸宝妈们,缺乏育儿经验,又非常想给宝宝最全面和贴心的照顾,往往因不会区分孩子的哪些表现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而产生很多焦虑。我想在我接诊的3万多名孩子中,总结出宝妈们提问率较高的一些问题,并结合我和儿科同道们的诊疗经验以科普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希望这些文字能缓解大家的焦虑。
展开剩余88%有一名宝妈问我:“我家宝宝11个月了,现在只有在睡觉的时候用安抚奶嘴,用上奶嘴很快就能睡,不用就赖赖唧唧的不好入睡,半夜也需要用安抚奶嘴,这种情况什么时候给宝宝戒掉安抚奶嘴呢?如果戒的话有什么好办法吗?”
关于“安抚奶嘴”的话题,年轻宝妈们比较关心。那么今天就详细和大家谈谈这个话题。
一、为什么婴儿要吃安抚奶嘴?
婴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吸吮反射,这不仅是他们获取营养(吃奶)的方式,更是一种寻求安慰、获得安全感和自我安抚的重要手段。安抚奶嘴正是为了满足宝宝非营养性吸吮的需求而设计的。
其主要作用包括:
1. 提供安抚和镇静:帮助宝宝快速平静下来,缓解焦虑、烦躁和哭闹。
2. 满足吸吮欲望:特别是对于高需求宝宝或吸吮欲望特别强的宝宝,可以有效满足他们。
3. 辅助睡眠:很多宝宝需要通过吸吮来放松并进入睡眠状态,安抚奶嘴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睡眠联想物。
4. 分散注意力:在打疫苗、体检或感到不适时,吸吮奶嘴可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感。
二、吃安抚奶嘴的好处与坏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安抚奶嘴也不例外。
好处:
1. 对父母而言:是安抚宝宝的“神器”,能有效节省父母的精力,缓解育儿焦虑。
2. 对宝宝而言:提供了便捷的自我安慰方式,有助于情绪发展和睡眠。
3. 相对于吃手:奶嘴比手指更容易戒除。你可以把奶嘴扔掉,但不能把宝宝的手扔掉。
坏处/风险
(主要与长期、不当使用有关):
1. 可能影响母乳喂养:在母乳喂养未建立稳固之前(通常是出生后头3-4周)引入奶嘴,可能会造成“乳头混淆”,干扰宝宝学习正确衔乳,影响母乳产量。
2. 增加中耳炎风险:研究表明,使用安抚奶嘴可能会增加中耳炎(特别是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率。
3. 牙齿问题:长期(尤其是超过2-3岁)频繁使用,可能导致牙齿咬合问题,如开颌(前牙无法闭合)、覆颌(上牙过分前突)或交叉颌。
4. 对嘴型的潜在影响:同上,长期使用确实可能影响口腔肌肉和颌骨的正常发育,从而对嘴型有轻微改变。但这通常是长期且频繁使用的结果。
5. 可能影响语言发展:如果孩子整天含着奶嘴,减少了咿呀学语和练习发声的机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迟语言能力的发展。
6. 依赖问题:孩子可能会过度依赖奶嘴,一旦丢失或找不到会异常烦躁,且后续戒断过程可能比较困难。
三、安抚奶嘴可以吃到多大?
美国儿科学会(AAP)的建议是:
1. 6个月以内:可以鼓励使用,以帮助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风险和满足吸吮需求。
2. 6个月 - 1岁:逐渐减少使用频率。这个阶段SIDS风险降低,也是引入其他安抚方式(如毛绒玩具、安抚巾)的好时机。
· 1岁 - 2岁:应该开始有计划地戒除安抚奶嘴。
· 2岁以后:强烈建议完全戒掉。超过2岁,对牙齿和颌骨发育的负面影响会显著增加。
大多数专家认为,最佳戒断期是在1岁左右到18个月,这时宝宝的理解能力在增强,但执拗程度还不像Terrible Two(可怕的两岁)那么强烈。
四、对嘴型有改变吗?
有可能,但主要取决于使用的时长和频率。
短期、偶尔使用(如在2岁前成功戒除)通常不会造成永久性的影响。孩子的颌骨和牙齿在婴幼儿时期可塑性很强,戒掉不良习惯后,有很大机会能自行调整恢复。
但长期(超过2-3岁)、高强度(几乎整天含着) 的使用,确实会施加持续的压力,导致:
· 开颌:上下门牙之间出现缝隙,无法咬合。
· 上颌前突:上排牙齿向外突出。
· 牙弓狭窄等牙齿排列问题。
这些牙齿问题进而可能影响面部外观(嘴型)和发音。因此,及时戒除非常重要。
五、如何顺利戒掉安抚奶嘴
戒奶嘴确实可能是个挑战,需要耐心和策略。以下是一些被广泛验证有效的方法:
1. 循序渐进,逐步减少:
不要突然“冷 turkey”式戒断。可以先限定使用场景,比如只在家里用,或者只在睡觉时用。然后慢慢缩短使用时间,比如讲故事的时候拿出来,睡着了轻轻抽走。
2. 引入替代安抚物:
在准备戒奶嘴时,同步引入一个柔软的安抚巾、毛绒玩具或一条小毯子,让宝宝的情感有新的寄托。
3. “告别仪式”法(适用于稍大、能沟通的孩子):
奶嘴仙子:模仿“牙仙子”的故事,告诉孩子奶嘴仙子要把奶嘴送给更需要它的小宝宝,会留下一个漂亮的礼物作为交换。
用奶嘴换礼物:带孩子去玩具店,让他自己选择心仪的玩具,然后用奶嘴来“支付”。
包装起来送给别人:一起把奶嘴包装好,作为礼物送给邻居家刚出生的小弟弟妹妹(需提前和对方家长沟通好)。
4. “自然损坏”法:
在奶嘴上剪一个小口子(注意不要有脱落被误吞的风险),吸吮感会变差,孩子觉得“坏了”,可能自己就兴趣索然了。你可以顺势说:“它坏了,我们跟它说再见吧。”
5. 分散注意力:
在孩子通常需要奶嘴的时候(如烦躁、无聊时),用他喜欢的游戏、绘本、户外活动等来吸引注意力,让他忘记奶嘴的存在。
6. 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陪伴:
戒奶嘴期间,孩子可能会不安。多抱抱他、抚摸他、和他互动,让他从你这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安慰,而不是从物品上。
7. 坚持原则,全家统一战线:
一旦开始戒,就要坚持到底。不要因为孩子哭闹就心软复给。所有家庭成员态度要一致。
8. 选择合适时机:
避开孩子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如刚上幼儿园、搬家、妈妈刚生二胎等。选择一个孩子情绪稳定、生活规律的时间段开始。
总结
安抚奶嘴在婴儿早期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最好将其视为一个短期解决方案。在宝宝1岁左右开始有计划地戒除,并在2岁前彻底告别,可以最大程度地享受其好处而避免其弊端。戒断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智慧和满满的爱心。
儿科门诊
祝巍
擅长诊治
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综合管理:如食物过敏、湿疹等的精准诊断、规范治疗;儿童营养评估与喂养指导:针对儿童挑食、厌食、喂养困难、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提供科学的营养评估、个性化膳食方案制定及喂养行为指导,有效改善营养不良状况、促进健康成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与干预;儿童消化系统问题:婴幼儿便秘、腹泻、腹痛、呕吐、消化不良等。儿童呼吸系统问题: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以及其他儿科常见疾病,如发热、感染性疾病等。诊疗理念:以孩子为中心,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及最新的医学指南与个体化需求,提供循证、规范、温暖的医疗服务。
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儿科门诊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第三临床医学院、吉林省高层次E类人才、吉林省妇幼保健院业务骨干。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骨干教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新生儿复苏省级师资。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师资。兼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专业委员会儿科呼吸介入学组委员。东北三省小儿心血管学组委员。吉林省健康管理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暨新生儿健康管理医联盟委员。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协会理事。吉林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童保健专业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妇幼保健协会新生儿专业分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妇幼保健协会儿科专业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微生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儿童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春市医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儿科学分会委员会委员。主持及参加国家、省级课题十余项、参编论著1本、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核心及国家级期刊二十余篇,撰写科普文章70余篇。
出诊时间
建政院区215诊室:
周一、周三、周五
清华院区110诊室:
周二、周六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稿件:儿科门诊 祝巍
编辑:宣传统战部 张明月
初审:宣传统战部 张驰、滕菲
复审:宣传统战部 李明松
终审:宣传统战部 郑莉莉
发布于:北京市广升网配资-配资股票配资-在线股票配资门户网-配资正规网上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