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科技
长江“大拐弯”处如何穿江建隧?芜湖龙湾长江隧道7月1日正式通车。作为安徽省首条过江隧道、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标志性工程,这条隧道如巨龙潜江,将芜湖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时空距离从40分钟缩短至5分钟。
从规划布局到技术攻坚,从模式创新到民生改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咨公司”)以专业服务助力这条“八百里皖江第一隧”成为芜湖从“临江发展”迈向“拥江发展”的重要基点,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了又一支点。
(2025年7月1日,芜湖龙湾长江隧道正式通车 图片来源:新华社)
对症下药攻克“地质迷宫”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宏大布局中,芜湖长江大桥已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城市交通发展需求,芜湖龙湾长江隧道成为串联区域协同的“关键一棋”。
展开剩余73%中咨公司自2014年底承接该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由时任副总经理杨东民带队,抽调业务骨干,邀请涵盖金融、法律、交通隧道工程、PPP政策等领域的多位专家组成“智囊团”,开展包括实施方案及合同体系文件编制、社会资本投资人招标代理、政企双方谈判协助等工作。
在项目核准评估阶段,项目组通过实地勘探皖江地形,深入研究长三角及芜湖市交通网络布局,提出将隧道与江北滨江大道、江南大工山路快速化改造同步规划。这一建议从源头避免了跨江通道与城市路网衔接不畅的问题,确保隧道通车即接入城市快速路网。
在初步设计和概算评审中,针对皖江段复杂地质条件,项目组提出17项优化建议,涉及盾构机选型、防腐工艺等关键技术环节。通过对127项工程子项的逐项复核,最终促成项目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获批。
芜湖龙湾长江隧道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评价为“长江上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盾构隧道”。
6009米的隧道中,近4000米为盾构段,需一次性穿越1800米基岩段。这里的地层堪称“地质迷宫”,既有黏性如胶泥的泥质粉砂岩,又有硬度超普通岩石3倍的石英砂岩;最大水深75米,水压达7.5巴——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要承受7.5公斤压力;更暗藏甲烷气体,可能引发爆燃等风险。
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条件,中咨公司项目组反复论证,结合多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提出相关专业评审意见。定制盾构机机型,无惧长距离基岩段和软硬不均地层;“先注浆加固后穿越”,应对断层破碎带,筑牢安全防线;开展专项勘察,为盾构机加装防爆系统,破除沼气威胁。
这一系列专业评审工作,让隧道得以快速融入长三角“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让车辆1小时内可抵达芜宣机场、芜湖港,市民跨江行程大大缩短,有力推动了长三角区域要素的高效流动与交通一体化进程。
摸石过河打造PPP模式“活样板”
芜湖龙湾长江隧道也是芜湖市首个落地的规范PPP项目。2016年,该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第二批PPP典型案例。中咨的“破局智慧”为全国基础设施不动产市场化运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彼时PPP模式刚刚在全国推行,安徽尚没有成熟的PPP模板,合同条款、操作流程全部需要从头开始。项目组对照国家政策逐条细化,结合隧道工程特点打磨方案,完成合同体系设计、招标代理等全流程服务,搭建起符合实际的操作框架。
项目合作期长达30年,需统筹政府目标、社会资本诉求、政策变迁等变量。项目组通过建立标准化模型、预设风险应对机制,为长期稳定合作“上保险”,让政企双方对未来有了清晰预期。
政府需保障公共利益,企业追求合理回报。项目组设计“政府5%+社会资本95%”的股权结构,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充分竞争,既保障政府监管效能,又以市场化机制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实现公共利益与市场效率双赢。
针对大直径隧道专业性强、地质复杂的特点,项目组梳理同类工程经验,定制“政策风险政府担、施工风险企业担”机制,让“他山之石”精准落地。最终,项目推动芜湖PPP管理机制建立,更促成政府与中国铁建深度合作,带动当地建设管片厂,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成为安徽PPP模式的“活样板”。
项目通车后,中咨公司收到的感谢信里写道:“贵公司深度参与了项目前期工作的关键环节,高质量完成项目核准评估、初步设计及概算评审、PPP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为工程建设的科学决策和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撑。” (新浪财经 刘丽丽)
发布于:北京市广升网配资-配资股票配资-在线股票配资门户网-配资正规网上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