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供图
5月18日傍晚,南医大二附院儿科急诊室来了一位 “特殊” 的小患者 ——7岁10个月的女孩薇薇。她因疑似接触猫毛后突发阵发性干咳,在使用口服用药和雾化治疗无效后,又出现呼吸困难、嘴唇发绀、胸闷心慌、手足末梢冰凉等危急症状,被送入儿科病区住院治疗。
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
这已是薇薇近一年来第三次因类似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前两次发作时,她同样表现为喉头感觉有痰堵着、嘴唇发绀、手脚抽搐,每次情况看起来都很严重,家人都是紧急送往医院。薇薇母亲说,从去年4月开始,薇薇上体育课时就频繁出现腿抽筋、上臂抽筋;同年9月,鼻病毒感染后,首次出现呼吸困难;今年2月的又一次发作更让全家陷入恐慌。尽管完善了各项血液指标,颅脑CT、肺功能等十余项检查,始终未找到病因。妈妈长时间都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生怕薇薇突然又发病。
低钾血症背后的隐藏线索
展开剩余53%薇薇这次在南医大二附院儿科住院后,检查结果揭示了第一个关键线索:血钾2.97mmol/L,提示低钾血症,主任医师龚晶立即停用可能加重低钾的药物,紧急静脉补钾。随后的血气分析更是突破了诊断瓶颈:AG(阴离子间隙)正常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而尿pH值的结果,也让龚晶联想到一种罕见病——Ⅰ型肾小管酸中毒(远端RTA)。
追溯既往病历,龚晶发现一个被忽略的细节:薇薇既往发作时血钾常处于正常低限,表现隐匿。为验证猜想,团队进一步完善检查:泌尿系统超声显示肾脏结晶,符合 RTA 疾病特点;尿酸化试验阳性,直接证实肾小管远端泌氢功能障碍。至此,困扰全家数年的 “魔咒” 终于揭开——Ⅰ型肾小管酸中毒,这个发病率仅1/5万~1/10万的罕见病,正是导致薇薇反复发病的 “元凶”。
从对症治疗到长期管理
明确诊断后,龚晶团队迅速为薇薇制定了治疗方案:纠正酸中毒,纠正低钾血症,谨慎规划维生素D及钙盐补充防治骨病与肾结石。避免使用影响血钾的药物。
治疗一周后,薇薇的血钾恢复正常,酸中毒纠正,症状完全缓解。出院前,龚晶特别叮嘱家长:“虽然目前考虑获得性可能,但基因检测仍在进行中。未来需避免使用诱发药物,定期监测肾功能及电解质。” 看着女儿恢复活泼的笑脸,薇薇妈妈紧握医生的手道:“终于不用再担惊受怕了,谢谢你们找到了原因。”
通讯员 顾颐菲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发布于:江苏省广升网配资-配资股票配资-在线股票配资门户网-配资正规网上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